7月9日,泰国商务部贸易政策与战略办公室主任兼发言人普蓬透露,2025年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6.7,较5月的48.9有所下降。此次调查覆盖全国5,652人,结果显示,消费者信心受多项负面因素影响,包括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东冲突持续、泰柬边境局势紧张、国际游客减少、关键农产品价格下跌,以及家庭和企业债务居高不下。

在外部因素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重启部分加征关税措施,使市场对全球贸易前景感到不安;同时,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与紧张气氛增加了能源和安全方面的担忧。此外,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关系也受到关注,可能影响双边贸易和投资环境,间接波及国内政治稳定。

从内部经济结构来看,农产品价格下滑主要源于市场供应量高于去年同期,农民收入因此受压,加上多数家庭仍面临高债务压力,使得消费信心未能有效恢复。此外,国际游客减少也削弱了服务业与零售行业的活力。

不过,泰国政府仍在积极推动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包括减轻生活成本、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旅游与出口行业、发展地方经济与社区项目等,试图缓解经济压力并增强市场信心。蓬蓬表示,若相关政策得以持续执行,公众信心有望在近期出现回升。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泰国整体经济最为关注,占信心影响因素的50.35%,其次依次为政府措施(13.68%)、政治局势(8.79%)、全球经济(8.35%)、社会安全(7.87%)、农产品价格(6.23%)、燃油价格(2.43%)、灾害与疫情(1.47%)及其他因素(0.83%)。

各地区间的信心指数也呈现差异,仅东北地区信心指数超过信心区间,为50.4。南部为47.1,北部45.5,中部45.1,曼谷及其周边地区则为43.6,整体趋势较上月略有下滑。按职业群体划分,七大群体中仅公务员信心指数高于50,达50.2;学生为48.6,企业主47.6,农民46.7,私营部门雇员45.9,失业或退休人士44.9,自雇者最低,仅为44.4。而专家群体对经济的信心最低,指数仅为31.6。

普蓬强调,商务部将继续推进相关措施以减轻民众负担,稳定内需市场,并扩大泰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除了加强东部水果的收购调配、应对周边国家进口限制带来的冲击,政府还将加强对劣质农产品进口的监管,确保价格体系稳定。同时,继续通过国际展会和各类出口扶持政策,协助中小企业拓展外销渠道,提升泰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 taiguow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