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媒thansettakij报道,泰国旅游业预计在2025年面临艰难局面,自今年1月以来多重不利因素浮现,尤其是短途市场,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游客大幅下滑。全年外国游客人数预计减少约7%,降至约3,316万人。
分市场数据显示,短途市场受到显著冲击。中国(大陆)游客预估减少33%,中国香港下降29%,韩国下降16%,中国台湾下降11%。在东盟市场中,越南减少33%、老挝19%、柬埔寨更大幅下降55%。仅少数市场表现成长,包括菲律宾(+19.51%)、印度(+16%)与缅甸(+17%)。
这与持续增长的长途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游客增加12%,独联体国家增加9%,英国增加13%,德国11%,法国14.3%,瑞典9%,澳大利亚5%,美国5%,以色列49.62%。相较之下,中东市场略降0.84%。
尽管长途市场表现强劲,但其总量仍不足以弥补短途市场的下滑,尤其是中国游客传统上占泰国外国游客总数的约28%。这一结构性不平衡成为整体外国游客预计同比减少7%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1日至11月16日期间,泰国累计接待外国游客2,820万人次,创收1.3万亿泰铢。预计全年将达到3,316万人次,收入约1.53万亿泰铢,比2024年减少5%,远低于泰国旅游局(TAT)年初设下的3,900万人次与2.23万亿泰铢目标。
若与2019年疫情前相比,东盟市场恢复约91%,东北亚市场因中国疲弱仅恢复52%。反之,长途市场全面反超2019 年:欧洲恢复率达129%,美国103%,南亚122%,大洋洲(澳纽)108%,中东115%,非洲105%。
今年外国游客数量下滑的原因复杂多元。最具冲击性的事件之一是中国游客王姓男子遭跨国诈骗集团诱骗入境后被绑架,引发中国旅客对安全问题的高度担忧。此外,今年泰国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削弱关键目的地的信心。
全球经济疲软进一步压缩旅游需求,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报复政策、以色列—伊朗冲突均影响全球消费情绪。泰铢在5月至9月期间对美元升值8%,也使泰国相较区域国家显得更昂贵。
泰柬边境局势紧张、执法不一致、诈骗与人口贩运等问题造成的国际形象受损,加剧了旅客疑虑。同时,泰国面临越南、中国等新兴目的地的激烈竞争,而本国在设施、旅游产品、服务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等结构性问题上仍存在限制。
为了在今年剩余时间与2026年重新提振市场,TAT设定2026年旅游收入增长7%(约2.8万亿泰铢)的目标,业内认为若迅速采取行动,外国游客有望回升至近3,800万。
TAT与旅游业界已共同与总理阿努廷磋商,呼吁政府在三个月内采取三项紧急措施:重建泰国形象与信心,强化安全并积极反制社交媒体上的负面叙事;推出刺激外国市场的策略性促销,包括恢复国际旅客购买来泰机票即赠国内段机票的计划,并给予MICE市场更多激励;以及推动税务措施刺激国内旅游,例如恢复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的“我们一起去旅行”补贴机制、提供国内旅游税务抵扣、下调航空燃油税以降低票价并增加航班。
此外,业界建议推动“半价泰国游”方案,由政府与业者共同补贴导游、旅行社、航空、船运及交通服务,每人每次最高补助3,000泰铢,以刺激通过持牌业者的国内旅游。
长期而言,私人部门呼吁国家旅游政策委员会推进旅游法改革、提升服务标准、强化次级城市基础设施、吸引世界级旅游产品投资,并全面重塑泰国旅游品牌。业内警告,若不及时行动,泰国未来可能从“全球首选目的地”退为“众多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