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工业联合会(FTI)公布,2025年10月泰国工业信心指数(ICI)由9月的87.8微降至87.3,反映出口需求疲弱与国内挑战加剧,使制造商信心趋于谨慎。FTI主席格良凯表示,本轮下滑主要受耐用品出口减少拖累,包括内燃机汽车与空调在澳大利亚、美国市场需求放缓,木制品出口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也持续下跌。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停摆预计每周将使美国GDP减少0.1%,约70亿美元,进一步冲击全球贸易与工业活动。中国对泰出口从1月至9月同比大增33.49%,使泰国本地制造业面临更大压力,其中家电、钢铁与塑料行业进口分别同比增长9.78%、9.23%与16.28%。

国内因素也压低企业信心。多省严重洪灾干扰农产加工及企业运营,边境及通道贸易持续萎缩。9月泰国对缅甸贸易同比大跌40.8%至94.01亿泰铢;对柬埔寨贸易更几乎停摆,仅剩1,100万泰铢,同比暴跌99.9%。

尽管如此,10月仍有部分利好缓冲经济压力。燃油基金执行委员会下调柴油与汽油每升50与30沙当,减轻制造业成本并缓和家庭生活开支。素食节、旅游旺季开启,以及“一人一半”与“Tiew Dee Mee Khuen”等政府刺激计划均推升消费。泰柬和平协议也缓解边境紧张局势,有助当地稳定。

FTI对来自47个行业俱乐部、共1,335名企业家的10月调查显示,67.3%担忧国内经济、63.1%担忧全球经济、48.1%担忧汇率波动对出口造成影响。相比之下,对政府政策、融资渠道、能源价格及贷款利率的担忧较低。

对未来的乐观则体现在未来3个月信心指数上,该指数从9月的91.8升至93.5。FTI指出,这源于政府推动的“快速大胜”政策,包括设立资产管理公司(AMC)收购和重组不良家庭债务,以及泰国信贷担保公司(TCG)提供不少于500亿泰铢担保,协助中小企业融资。

在国际贸易方面,泰国与美国达成互惠贸易框架,美国在维持19%报复性关税的同时,将对部分泰国出口商品免税。与此同时,美中关系趋稳,包括美方计划将对中商品进口关税从57%降至47%,以及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均可望缓解全球贸易压力。

然而,FTI强调泰国工业仍面临多项风险,包括非法商业活动损害外资信心,以及泰铢持续升值削弱出口与旅游竞争力。

为应对挑战,FTI建议政府加速采购与预算支出,目标在2026财年首季完成至少33%的预算执行;并审慎检视涉及企业成本的法案,如《劳动保护法》《清洁空气法》《工厂法》,并进行全面的监管影响评估。同时强化打击非法商业行为,以维护泰国国际形象。

作者 taiguow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