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媒报道,开泰研究中心表示,泰国旅游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外国游客数量要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已愈发困难。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预计2026年外国游客将达3410万人,较2025年增长4%,但每次旅行的平均消费仍偏低。研究中心指出,泰国旅游业必须通过自身优势产品实现结构性调整,包括会议展览(MICE)及医疗与健康(Medical & Wellness)等领域。
开泰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盖瓦琳表示,泰国从外国游客获得的收入与泰国人出境消费之间的差距正大幅缩小,国家旅游竞争力减弱的迹象日益明显。欧洲与印度市场尚不足以完全填补中国和东盟游客下降的缺口,而将游客从主要景区分流至次级城市的进程仍任重道远。
开泰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瓦里特拉指出,2026年外国赴泰游客人数的增长主要依赖中国游客的回归,预计将达到3410万,比2025年增长4%,而2025年曾下降7%。尽管游客人数回升,但仍低于潜在水平,增长难度加大,也限制旅游收入的复苏。此外,游客的平均消费依然低于疫情前。
因此,要提升旅游收入,泰国必须开发更高消费水平的新型旅游产品,如娱乐活动、会展与大型国际演唱会、举办全球性体育赛事、吸引国际主题乐园投资等。同时,也需强化健康与医疗旅游市场。尽管拓展并不容易,但若定位明确、营销得当,未来可望吸引更多游客。
开泰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婉娜维莎补充指出,医疗和健康促进虽是提升旅游收入的重要工具,但仍面临主要客群减少、竞争加剧及结构性问题。预计2026年来自海外的医疗游客数量和相关收入分别仅增长0.4%与3.7%。要扩大收益,泰国需聚焦疗程与康复周期更长的专科医疗,并扩展至预防性保健(Preventive Care)及健康促进(Wellness)服务,以顺应全球趋势,如延长寿命(Longevity)与非传染性慢性病(NCDs)增加等需求。
为推动泰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开泰研究中心提出四项建议:
- 重建市场信心,尤其是对游客占比从疫情前减少一半、目前仅占14%的中国市场;
- 提升游客单次消费,通过推广泰国优势旅游产品并完善整体生态体系;
- 鼓励泰国民众增加国内旅游消费;
- 推动次级旅游城市发展,强化地方特色,如地理标志产品(G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