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国将迎来十一“黄金周”,超过10亿大陆民众将返乡与家人团聚或出境旅游。在此之前,泰国政府,特别是泰国旅游局(TAT),正全力呼吁中国游客重返“微笑之国”。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如今,许多中国游客已不再将泰国视为理想目的地。数据显示,中国赴泰游客数量同比下降35%;旅游局预计黄金周期间的中国游客入境人数也将同比减少24%。
近年来,有关事故、诈骗、欺诈及绑架的报道严重损害了泰国形象。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前往日本、韩国,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本地区其他国家。
对此,泰国总理阿努廷9月29日在国会承诺,其政府将优先保障游客安全与便利,并严厉打击针对游客的诈骗行为。
但更严峻的问题是,政府能否真正改善旅游公共安全。这一问题并非单靠增派警力巡逻景点或安装更多监控摄像头即可解决。泰国官方并不缺乏资源和法律,甚至已应用生物识别技术追踪外籍旅客。事实上,除17年前在素可泰历史公园发生的日本游客河下智子遭性侵杀害案外,泰国警方多年来均成功侦破涉及外国游客的刑案。
然而,影响旅游业的多数问题,如酒店与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基础设施破损、毒品泛滥乃至诈骗行为,几乎都与腐败有关。
泰媒称,缺乏逃生通道的危楼酒店之所以能建成,是因为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发商无视建筑规范;机场电梯失灵、屋顶暴雨坍塌等安全隐患,则往往源自监管缺位;毒品在社区及旅游区泛滥,离不开官员收取“茶钱”默许纵容;一些外国犯罪集团通过代理人经营的地下生意,也因地方官员与民众的配合而滋生。若不根治腐败、严格执法,泰国对游客与本国民众都难言安全。
除了安全问题,泰国旅游战略也亟待革新。旅游局目前提出的定位是将泰国打造为高端、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而非单纯的廉价旅游国。但实际上,政府与旅游局依旧追求的是“量”的增长。决策者迟迟未能推动实质改革,把泰国旅游业转型为真正安全、高端、可持续、能让游客愿意二次造访并长留的产业。